在刚刚结束的今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,VR(模拟现实技术)成为最热名词之一。很多电影都想和VR扯上点关系,以此为最大时髦。VR之热,让很多出版人也觉得不能置身事外。最近有一批VR图书开始面市,引起了不小的关注。甚至有人认为,今后戴着VR眼镜读书恐怕会成为一种趋势。但是VR图书同时被指将可能颠覆阅读习惯,并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。VR图书能走多远,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。
青年报记者 郦亮
VR图书搅动出版界
暑期童书销售黄金档已至,一套《大开眼界:恐龙世界大冒险丛书》引发了孩子的抢购。这套书的新奇之处就在于使用了VR技术。书是和VR眼镜捆绑式销售的。戴着VR眼镜看这套书,让平面的读物瞬间立体起来,恐龙扑面而来,还发出声响,读者甚至可以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实时互动。因为孩子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新奇的读物,所以这套书销售很是火爆。
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阅读,俨然已经成为出版界的一个热门。VR是用专门的VR眼镜去看的,AR则是用下载了APP的手机对着图书图案去看的。3月份推出的《梵高地图》一书,用的就是这种手法。而去年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上大受欢迎的中信出版集团科普童书系列《科学跑出来了!》,用的也就是AR技术。
出版界之所以对用穿戴设备进行阅读这件事如此热衷,是因为他们认为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商机。“当可穿戴设备戴在身上之后,无论是VR眼镜还是其他设备,都可以让我们的图书动起来,变得更加丰富、有意思,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地接受知识。”“恐龙世界大冒险丛书”的作者孙屹说。吸引孩子的眼球,也就等于盯住了家长的钱包,这些动辄数百元的VR图书、AR图书让出版商赚得盆满钵满。
“静读”变“动读”影响阅读效果
也就在人们认为VR图书可能会成为未来传统图书业实行突破的一个方向时,冷静的声音开始出现。文学评论人郭庆红就对青年报记者直言,用VR眼镜阅读,这究竟是在看电影还是在看书?看书是一种静态的,需要平心静气,才能最大程度地与作者进行对话。这是阅读的最佳方式。可是看电影是动态的。现在“静读”变成了“动读”,让读者心境不能平静,阅读效果也大大折扣。“我注意到,现在推出VR和AR图书的,基本上都是童书。孩子正处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期,读读书,玩玩眼镜,边读边玩,这对他们的未来是不利的。”
从生理的角度,对于VR的反思也开始出现。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,一些专家就指出,VR设备会给人造成一种“晕眩感”。VR将人封闭住,对眼睛以及精神大脑的极端冲击,这会影响到身心的健康。对大人尚且如此,更不要说对孩子了。反思的声音越来越多,这也引起了家长对于VR图书的警觉,在他们看来,VR图书要真正能够在孩子中推广,成为未来的阅读趋势,可能还需要过不少技术关。这些技术障碍显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。